如果你問我,在腦科所學到了什麼?我會毫無疑問的回答,學會”用心動腦做研究”。舉凡人類心智、意識、行為、情緒等功能,都與錯綜複雜的大腦神經系統有關,在這個美麗又神祕的浩瀚境界裡,腦科學領域刺激我打開所有的感官與心思去解開那不見得是”唯一”的大腦密碼,我想,這跟追求其他的學問是有很大的差別。
在臨床工作將近十年,從只是單純對大腦科普知識有所喜好,到能獨立思考進行腦科學研究,這些日子,感謝所上提供豐厚的資源…一流的腦造影設備、最新的大腦造影方法學、專業又傾囊相授的師資、多元豐富的人文,這些都是我在高等教育中吸收新知識及創造新知識非常重要的大腦養份。這樣的學習環境,也潛移默化的提升我與患者的醫病關係及治療品質,我想是因為有著一個不斷革命的大腦吧!
將臨床醫學的經驗透過科學的實證,以及將腦科學研究運用於治療,一直是我進入研究所進修最大的夢想。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指導教授細心的啟發,沒有邊界的大膽假設,讓我重新對許多大腦的處理歷程(腦與情緒、腦與模仿、腦與感覺動作等)有所認識,也更了解自己在科學上的渺小。就我而言,雖然離臨床實證研究還有一些距離,但在這多元研究平台裡,總是能讓我產生內在趨力,讓自己更接近目標一點,或許就是環境、文化使然和大腦保有一點點的可塑性!
我的工作是復健醫學與兒童發展,都與大腦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管是傷後需要復健的大腦,或是正在啟蒙的嬰幼兒大腦,透過腦科學的新知教育,讓我原本陳腐的觀念有所革新,快速累積了非常多醫學與教育上新的觀點,這幾年我將所學用在臨床治療,也將大腦研究結合學前兒童(0-6歲)的教學上,都有非常驚喜的一些新發現,期待自己成為終生推動腦科學的小小尖兵,以最嚴謹的實驗態度,繼續進行全人的研究。
人類的大腦、基因與行為的研究刻不容緩,先天與後天的論戰也不會終止,產生越多的問題,才會帶來越多的創新。二十一世紀唯有更多對腦與學習議題有興趣的你,一起投入大腦科學的研究行列,才能推動人類新的生活文化。如果有人問我,腦科學會進展到什麼時候,我會說,如果人類的大腦及心智還在演化中,那麼腦科學的研究也會永續下去! |